返回首页
www.topisme.com

2010年七大太空故事

这位艺术家的构想展示了格利泽581系统的内部四颗行星及其宿主恒星,一颗距离地球仅20光年的红矮星。前景中的大行星是格利泽581g,其发现于2010年9月宣布。这颗行星位于恒星适居带的中间,质量只有地球的三到四倍。

2010年,人类首次与外星人接触——至少根据广受好评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续集

今年,现实世界中没有发生过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太空科学研究人员在2010年确实做出了一些非凡的发现,包括发现了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第一个宜居的外星世界,以及发现了暗物质性质的线索。

1.第一颗宜居的系外行星

这是我们等了好几年才听到的消息——我们可能并不孤单。9月,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其恒星的宜居带发现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颗大约地球大小的行星,名为Gliese 581g,坐落在一个足够舒适的轨道上,足以容纳液态水,从而可能存在生命。

这幅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格利泽581星系内部的四颗行星及其主星。前景中的大行星是Gliese 581g,它位于恒星宜居带的中间,质量只有地球的两到三倍。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并不相信格利泽581g的存在。

这颗行星的发现者之一,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史蒂文·沃格特说:“我个人的感觉是,这颗行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是100%的。”

然而,人们很快就对格利泽581g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Francesco Pepe和他的团队表示,其他研究人员看到的只是读数中的一点噪音。时间会告诉我们这个诱人的世界是否真实。

2.小行星尘埃返回地球

这项任务受到了几次毁灭性打击,包括燃料泄漏、通信故障和离子发动机故障。但最终,日本宇宙飞船隼鸟号创造了一项纪录——它首次从小行星表面返回了样本。

飞船对富含硅的小行星伊藤川进行了12.5亿英里(20亿公里)的航行,历时7年完成。隼鸟号(日语中“猎鹰”的意思)本应在小行星上降落一个着陆器,但着陆器错过了太空岩石的表面。最后,隼鸟号自己两次降落在伊藤川号上,迫使样本进入返回舱。

探测器于6月13日返回地球,大部分按计划在返回过程中在大气层中燃烧。它的返回舱降落在澳大利亚内陆,研究人员证实,隼鸟号从小行星上带回了大约1500个尘埃颗粒。

3.砷吞噬生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讨论一项将影响寻找外星生命证据的天体生物学发现”,这一消息引发了博客作者和记者的疯狂猜测。

透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了一种名为GFAJ-1的细菌菌株,研究人员声称该菌株可以将砷取代通常的磷掺入其DNA和其他重要分子中。

博客圈中最流行的谣言之一是,科学家在土星的卫星泰坦上发现了以砷为生的外星生命。

现实没有那么不同寻常,但看起来仍然很有趣。研究人员声称在地球上发现了一种可以吃砷的微生物,这种细菌名为GFAJ-1,可以将砷掺入其DNA和其他重要分子中,取代通常的磷。

这一发现表明,生命可以呈现出比以前想象的更为多样的形式,并有望为寻找地球以外生命迹象的研究人员打开思路。

然而,来自其他科学家的一连串批评让人怀疑这些微生物是否真的以砷为生。这些说法是否会蒸发还有待观察,就像围绕火星陨石ALH84001上生命迹象的说法似乎已经蒸发一样。

4.太阳醒了

在太阳经历了一段异常长的低活动期后,我们的恒星显然被一声巨响惊醒,伴随着强大的太阳耀斑和大规模喷发,形成了耀眼的极光。

太阳的活动经历了持续约11年的周期,在此期间,太阳黑子、耀斑和磁活动起起伏伏。令人困惑的是,最近结束的上一个太阳周期有一个特别漫长和脆弱的低点,科学家们很难解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站拍摄了这张太阳的多波长极紫外图像,显示了2010年8月1日的太阳喷发,带电粒子向地球喷出。C3级太阳耀斑在地球上引发了持续约12小时的令人惊叹的极光和地磁风暴。

在这平静之后,太阳现在正处于一个极其活跃的时期。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变化可能与地球上类似厄尔尼诺的气候模式相似。

5.探测到暗物质'

科学家计算,暗物质约占宇宙中所有物质的80%。暗物质的名字来源于天文学家的仪器基本上看不见它,这使它成为科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

然而,今年天体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最终找到了暗物质的迹象,这可能开始解释其性质。其他人仍然不相信这些难以捉摸的东西终于找到了。

关于暗物质粒子的一个概念表明,它们有反粒子,这意味着它们在接触时会相互湮灭。另一种观点认为暗物质粒子是它们自己的反粒子。无论哪种方式,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粒子的一个迹象是湮灭诱导的伽马射线爆发。

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在星系中心探测到了比预期更亮的伽马射线。研究人员认为,它们起源于密集的暗物质粒子造成的湮灭,如果存在的话,暗物质粒子可能与反粒子共享空间。

关于这种辐射的数据表明,暗物质必须由被称为WIMP(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的质量几乎是质子的九倍。

研究人员还计算了一种称为横截面的特性,该特性描述了粒子与他人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这一知识可能代表着我们对暗物质理解的巨大飞跃。

6.与哈特利彗星2号的近距离相遇

“深度撞击”飞船不满足于只与一颗彗星交会,它又多走了一英里——实际上是29亿英里(46亿公里)——追赶哈特利2号彗星,成为第一个造访两颗彗星的探测器。

这张哈特利2号彗星的特写照片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EPOXI任务在2010年11月4日飞越该彗星时拍摄的。它被航天器的中分辨率仪器捕捉到。

“深度撞击”于2005年首次造访坦普尔1号彗星,将一个撞击器撞击到彗星上,以帮助从远处扫描其成分。成功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现探测器仍有足够的燃料进行最后一次航行。它对哈特利2号的任务显示,这颗花生形状的彗星因其体积小而极其活跃,喷出由二氧化碳驱动的含氰化物气体射流。

7.通用常数不那么恒定'

基本常数,如电磁力的强度,即所谓的精细结构常数,或α,因其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而得名。然而,最近对遥远星系的观测表明,阿尔法实际上可能在整个宇宙中都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光速或电子电荷的强度可能取决于你所在的位置。

20多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了他们认为的精细结构常数随时间变化的证据。

今年,科学家们分析了夏威夷凯克望远镜和智利超大望远镜的数据,这两个望远镜共同覆盖了北部和南部的天空,发现了阿尔法实际上在太空中似乎有所不同的证据。在北方的天空中,精细结构常数显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小,而在南方的天空中则相反。


站长QQ:316065270   联系邮箱:316065270@qq.com
Copyright © 2023 Topisme All Rights Reserved.
www.topisme.com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057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