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古老的恒星也许是先进文明的理想之选 |
|
银河系中有许多行星。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发现了巨大的行星,主要是通过径向速度技术来检测恒星光线的光谱偏移,这种偏移是由一个看不见的行星伴侣的来回拖拽引起的。 这种方法已经探测到200多颗行星,主要是大型的近距离行星,被称为“热木星”,正如我们所知,这些行星不适合生命生存。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8年开普勒任务的启动,我们将拥有工具来寻找遥远恒星宜居带中地球大小行星的证据。 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就是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一颗宜居的行星,在一颗长寿恒星的轨道上,生命可能在那里产生和进化。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像我们自己的太阳这样的恒星,一颗中等大小的中年恒星。像太阳这样的G星稳定约100亿年,这是行星形成和生命进化的好长时间。我们还预计会发现像我们这样的太阳系,在恒星附近有小的类地行星,在更远的地方有更大的气态行星。随着围绕恒星运行4天的热木星的发现,这一特殊的概念被抛弃了。 其他质量比太阳小、更暗的恒星也可能是宜居星球的宿主,这一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一个特殊的类别,M-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仅仅是因为它们太多了,它们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恒星。他们是居住在我们社区的酷明星。 人们对M星是否能拥有宜居行星的问题相当感兴趣。这些行星会不会被潮汐锁定,一面总是指向M星?“耀斑会消灭本地行星上的生命吗?”如果M星可以拥有宜居行星,生命可能会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广泛。因此,M星引起了包括SETI科学家在内的天体生物学家的兴趣,他们正在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 2005年7月,SETI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团队,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召集了一批不同的科学家,坦率地考虑重新考虑围绕M星运行的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这次研讨会的结果现在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天体生物学:寻找地球太阳系外可居住的行星》上。根据出版商的说法,“这些报告介绍了最近对M星行星宜居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和结论,这些行星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差不多,含有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以支持地球表面稳定的水源。类地行星的宜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轨道与最近恒星的距离。大多数离地球太阳最近的恒星都被称为M星,围绕M星运行的行星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正在联合开发的达尔文/地球行星探测器任务中尤为重要。“ 收集的论文介绍了目前对M星的理解,探索了M星的各个方面(包括矮M星和低质量M星),描述了模拟类地行星的努力,考虑了类地行星大气层中可能的温室效应,并回顾了光合作用的光谱特征。 波特兰州立大学地质系副教授、期刊主编Sherry L.Cady博士表示:“M星是宜居带类地行星搜索中最容易接近但最具挑战性的目标。”“M星宜居带行星进化并保留生物圈的潜力只是将M星纳入寻找地球以外生命证据的众多原因中的两个。” SETI的科学家们为什么对M-星感兴趣?SETI观测项目经理Peter Backus博士在M-星研讨会的初步报告中总结道,“M矮星的一个方面使它们对SETI很有吸引力:它们可能是先进技术文明的理想宿主,因为它们的寿命非常长。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是活着的(即,它们将氢融合成氦)只有大约100亿年。从未形成过的M矮星还没有死亡;在接下来的1000亿年里,没有一颗M矮星会死亡。由于寿命如此之长,这些小恒星有很大的可能性。“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这个真正酷的话题的人来说,第一次研讨会的结果可以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免费下载。 |